十月初三的辰时,霜降刚过数日。农历九月末的凉意尚未浸透土地,晨光里残留着几分未散尽的燥热。这个时辰的干支排布,落在壬申年、辛亥月、壬子日、丙辰时。干支纪年的循环中,水火相激的格局总让人想起《周易》中的既济卦——看似平衡,实则暗藏变动。
壬水通河,申金为源。年柱的天干地支藏着奔腾之势,偏偏月柱辛亥的金水又添了三分寒冽。命理典籍里常提“水泛木浮”,可这组干支里连一根乙卯都寻不见。倒是日柱的壬子,坐拥帝旺之位,子水暗藏癸水劫财。若按子平法,这日子生人怕是得在动荡中求稳。
丙火透出时柱,总算给全局添了暖意。辰土虽是水库,到底能收束泛滥的水势。有趣的是,辰中乙木余气与丙火遥相呼应,倒像灶膛里未熄的炭星,勉强维持着阴阳消长的微妙平衡。不过这种平衡实在脆弱——随便哪个大运流年冲了辰库,怕是连这点火星都保不住。
古人观星定历,将辰时对应胃宿。《步天歌》有言:“胃宿三星鼎足形”。胃宿主仓廪,司五谷。这个时辰诞生的生命,或许骨子里带着对安稳的执着。可壬水日主偏又逢亥子汇成北方水局,漂泊之象挥之不去。就像黄河九曲终入海,中途不知要冲垮多少堤坝。
紫微斗数盘里,天同星若落在迁移宫,主远行机遇。不过天同化气为福,总带着孩童般的天真。配上擎羊铃星这些煞曜,倒像是揣着糖块走夜路,甜头里混着风险。七政四余的推算更复杂些——计都星若缠奎宿,得提防突如其来的波折。
说到这日子,老辈人爱翻《玉匣记》。十月初三恰逢北斗下降,道观里常行斋醮。民间倒是更信“三六九,往外走”的俗谚。这个时节启程的商队,总要在行囊里塞几片朱砂画的符纸。黄历上说宜祭祀、沐浴,忌开仓、伐木。那些挑着扁担走山路的货郎,最爱念叨这些禁忌。
辰时的露水最重。晨雾漫过田埂时,连乌鸦的叫声都裹着湿气。农人蹲在井台边磨镰刀,刀刃沾了水汽,泛着冷光。井底的倒影晃了晃,惊散一池星斗——昨夜的火星还挂在柳梢头,今晨已沉入水底。